650元伙食费不够吃,苏芒的胃口到底

2023/7/12 来源:不详

文/木舒

辣笔小尖椒专栏作者

我觉得年,将是历史性的一年。

娱乐圈、时尚圈等将经历大洗牌,因为矛盾、对立已经白热化。

那边日薪万还没骂完,这边一天餐费,又出来恶心普通大众了。

事件发生于一档明星真人秀综艺,苏芒提议大家交伙食费,用于这些天的开销。

因为之前她们搞了个组合,所以宋丹丹就玩梗地说:那一人交吧!

结果万万没想到苏芒炸了:“真的不够!!”

宋丹丹超惊讶:还不够?

从苏芒的表情就能看出,她是真心觉得不够:

“你早上不喝牛奶呀,你早上不吃鸡蛋呀”

“我不能那么差的伙食”

这一放出来,网友就炸了!

冲击性不比爽姐日薪万小。

明星们吃的都金鸡蛋吗?一天还不够?

看到风向不对,节目组和苏芒出来“辟谣”了,说指的是21天的生活费,不是一天。

那我就不服了。

每一人每一天。这六个字可是她亲口说的啊!

除非你们的剪辑师傅看你不爽故意抹黑你呢!

夸张吗?夸张。

但说实话,在这个圈子里真的不夸张。

作为一个稍微认识点圈内边缘人的人来说,我还是了解点内部报价的。

艺人餐费这点,每日报价在、块是很常规的操作。就连随行工作人员每日餐费,每人每天都基本不会少于块。(要知道,艺人可不是只带一个工作人员哦)

这些都是被写在合同里的,明码标价。

吃的完吗?

拜托,明星有几个一天三顿顿顿不少?有几个不用节食?而且参加活动基本都有宴请之类的,哪需要他们自己花钱?

但就算一顿不吃,餐费还是得给。

这就是一个潜规则,这些钱,最后多数都进双方团队腰包了,这太正常了。

但这个话题我们不展开讨论了,我想来聊聊苏芒。

这段话出自苏芒之口,其实我觉得太正常了。

因为苏芒毕生的追求就是,自己在上流社会啊!

01

行话说得好:行走江湖,什么不能丢?

人设啊!

只有人设立得住,才能在圈子里站稳脚跟。

苏芒又不傻,她们这种人精,难道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博得普通大众好感吗?但凡她去和月薪的群体搞搞共情,那也不可能被骂成这样。

可她没有,今天没有,以前也没有。

为什么?因为人家的定位本身就是“资本家”啊!

人家想共情的对象,是大佬,是日入万的明星,本就不是“你们这群普通人”啊!所以要讨好的,也自然不是你啦!

那些年,苏芒的争议可太多了。

你总结一下就会发现,本质上是一样的。

就是在鼓吹“上流社会”的生活,赤裸裸地表达对物欲的欲望。

前段时间她对内卷的解释,不就是完全站在资本家的立场吗?

她压根就不愿和普通阶级共情,就是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批判你:就是欲望太高,惰性太强。

而她这些年传达出来的,也都是对于物欲的推崇和向往。

比如她说自己以前拿着块的月薪,买块的LV。

她觉得这种超出承受能力的消费很合理,因为:“没有欲望就没有创造力,人生就没有动力。”

比如她认为时尚就该“一步到位”地照搬西方时尚。

认为穿秋裤就是不时尚,自己不穿也不允许别人穿,因为外国人都不穿秋裤,所以你们也不能穿,穿就会损害中国人的形象。

比如参加个综艺带行李,人家都带吃穿用等实用的,她搞来了一车的花......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不食人间烟火吧?

在她执掌《时尚芭莎》之后,你会发现整个杂志充满的都是奢华的高级定制。

时尚在她这里的定义,就是用一堆昂贵的国际大牌堆砌起来,充满了浮华。

而她搞出来的芭莎慈善夜也是一样,虽然打着的是慈善的名号,但实际上就是有钱人的游戏。

充斥的就是纸醉金迷,赤裸裸的名利场斗艳。

用洪晃的话来说就是:

“奢侈品捐产品拍卖给中国大款,中国大款把拍下来的奢侈品送给坐在自己身边的女明星。拍卖价格商量好要高于零售价,付款的时候随意。”

她在搭建出一个自己认知中的“上流”圈子。

而上流圈子,就是有门槛。

这个门槛,将阶级进行了隔离。而隔离,就会造成认知差异。

所以无论是不穿秋裤还是一天的伙食费,都是一种证明自己在上流社会的方式罢了。

普通人早已被她排除在外,所以她也根本不在乎普通人怎么看,她只会觉得,普通人羡慕死他们的生活了!

可这种认知,作为一个时尚杂志主编来说,未免显得有些肤浅了。

洪晃写过一段对苏芒的评价,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她个人和她的杂志都是中国blingbling时代的一个代表,所推崇的就是奢华、花灯酒绿、天天派对,一定要穿什么衣服、什么牌子的鞋,实际上是很虚荣的一种感觉。“

”但这种所谓的特别腐败奢华的时期,实际上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带到一个歧路上。

那既不是我们的传统,也不是国外最好、最有品味、最政治正确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这个是她和她的杂志鼓吹的生活方式。”

是啊,想来和苏芒最像的,就是郭敬明了。

他们概念中的上流生活,势利浮夸,需要靠无数奢华来堆砌。

但就像暴发户和贵族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从不在华丽的外表上,而是那种由内而外发出的“贵族气质”。

02

其实不得不承认,苏芒事业上很成功,她非常会运营、策划、搞关系。

就像我也觉得,郭敬明真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业作家。

但这么多年,苏芒成了顶级时尚杂志主编还是会被嘲土气。郭敬明赚得盆满钵满,还是会被嘲笑太LOW。

他俩的焦虑点太像了!

他们太需要被认证了!

郭敬明需要被认证,因为他从小身材矮小、瘦弱,这种生理上的特点,让他从记事开始,就活在同学的嘲笑和歧视之中。

再加上后来去了上海,见识了更大的贫富差距后,更迫切地需要被认证。

所以在他的认知里,要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上流社会”的样子:功成名就,名利双收。

所以,你会发现他的书和电影中,都带着浓浓的奢靡风。

自己的生活也是一样。

汤臣一品的豪宅,汪精卫四姨太的私人别墅,满屋的奢侈品、天价的家装,甚至喝水的杯子都价值上千......

苏芒也一样。

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她,一步步都是自己拼来的。

而她能成为时尚杂志主编,不是因为她懂时尚,而是她太会拉广告了.......

众所周知,时尚杂志主编,多是设计师,靠的是时尚造诣取胜。

也正是因为此,根不正苗不红的苏芒一直被圈子里那些名门世家出身的时尚人士看不起。

正因为如此,她急切地需要被认证。

但是她没能力靠时尚感取胜,就只能拉来了无数金主爸爸,用他们的产品堆砌了。这也就形成了后来芭莎独特的“纸醉金迷风”。

从这个角度想,一切就合理了。

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自卑。

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就需要用大量的附加值来包装自己,来撑起自己的尊严。

买包是一种方式,打入更好圈子是一种,学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高高在上也是一种。

但是,人设为什么容易崩塌?

因为那是虚的。

浮躁的圈子最现实了。

你看当年,苏芒正红时,和邓文迪、李冰冰、洪晃、张欣等人去参加一场新书发布会。

明明是7个人的合照,可她刻意地把洪晃和张欣裁掉了。

而时过境迁,当她离开《时尚芭莎》后,在迪奥大秀上,那个被裁掉的人,就变成她了......

所以在我看来,苏芒最该做的是转换赛道。

她是一个很成功的营销者,所以应该去做一个像杨天真一样的人。

毕竟炒作功力,不相上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