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人名命名的美食可不止宫保鸡丁,第四
2023/11/28 来源:不详1、贵妃鸡翅
贵妃鸡翅是一道传统川菜,用葡萄酒来烹饪鸡翅,风味独特,成品色泽呈玫瑰色,是一道色香味均占得上风的美味菜肴。
相传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后,曾一度失宠,京剧艺术家据此演义《贵妃醉酒》这出戏。该剧主要表现杨玉环在宫内备受宠幸,在百花亭独饮,不觉沉醉而哀怨自伤。后来,有人受到这些事情的启发,创制了“贵妃鸡翅”。具有贵妃醉酒之色韵,巨翅善飞,“飞”与“妃”音喻,故得名。
2、宫保鸡丁宫保鸡丁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他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3、东坡肘子宋朝,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并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席间苏东坡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后世称为东坡肘子。
4、洪应明菜根洪应明菜根”又称为菜根咸菜、菜根香,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有“南有涪陵榨菜,北有洪应明菜根”之美名。
“洪应明菜根”文化源自洪应明所著《菜根谭》,洪应明写作《菜根谭》时,生活清苦,曾用菜根腌制咸菜度日。洪应明菜根的原料包括:有辣疙瘩、萝卜、生姜、大蒜、桔梗等等。其中最突出的用料特点是大量采用生姜。其口感酸香爽脆,远超榨菜,巨好吃,有“给肉也不换”的美誉。
为纪念洪应明对菜根文化的推广,一般将菜根咸菜(菜根香)尊称为“洪应明菜根”,是中国罕见的以人物命名的咸菜种类。
5、王致和臭豆腐王致和臭豆腐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属于豆腐乳的一种。颜色呈青色,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发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流传已有多年。他原是个文人,多次进京赶考不中,改为以制豆腐为生,并创制出臭豆腐。臭豆腐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
6、李鸿章杂烩清光绪二十二年(年),李鸿章访问美国时,在使馆宴请宾客。因中国菜可口,连吃几个小时,宾客仍未下席。
此时,主菜已用完,厨师只得将做菜剩下的边角料鸡杂、肚片、火腿、面筋、香菇、山笋、海参等垫底,用麻油酥烧,然后装入陶盆,点以白酒、酱油等佐料,放在炭基上用文火慢烧,直至油清菜熟方原盆上桌,凑成一道菜。
宾客尝后连声叫好,并问菜名,李鸿章答:“好吃多吃!”岂料“好吃多吃”与英语杂烩发音相近,后来此菜便被命名为“李鸿章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