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兴我与象棋的故事
2023/5/2 来源:不详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084195.html
作者简介:高国兴(-),文学硕士,研究员、教授。先后供职于黑龙江省社科院、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年9月回归教育,先后在宿迁经贸学院商贸系、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南山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闽南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作.
我与象棋的故事
文/高国兴
朋友程琛说她会下象棋,我说什么时间方便对弈两盘儿?她笑曰:“回去准备准备,看看棋谱”,我也表示重温棋谱,大战一场。
30多年前买的几本下象棋的书,实际从没有认真看过。这次重新找来,准备一本一本看完。书依次为:《象棋入门》、《象棋现代排局》、《中国象棋对局选》、《江湖棋势揭秘》、《桔中胆》。
《桔中胆》这本书是象棋特级大师王嘉良“顺手炮全局研究”。40多年前在辽宁朝阳读书时,与同学下象棋,同学刘德志经常在嘴中挂着王嘉良的名字,那时黑龙江王嘉良在全国最驰名。而这本书是读研究生的时候,同学高群留给我的。往往悠悠难忘记,每本书都能勾起若干与象棋有关的故事。
先看《象棋入门》,准备由浅入深。当看到“威风八面”“炮碾丹沙”“二鬼拍门”等等词汇的时候,关于下象棋的往事,浮现在脑际,忍不住偷笑起来。
下象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互不服气,其快乐不仅在对弈上,而是在边对弈边不服输的打嘴仗上,现在的词叫打“口炮”。如果再有围观的参与,其乐也融融。所以,为避免下象棋当事人口炮升级与围观者推波助澜,象棋棋盘上,往往书写:“观棋不语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不要脸红,再来下盘儿”。
年前后,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个介绍象棋特级大师对弈的栏目,我就注意搜集,并粘贴在一个本上,起名:“风云征战录”。这些残局看得多了,由此有了自信,于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与同学下棋,自诩“我是读过棋谱的人”。边下,边口炮:什么妙手入局、什么弃车秒杀、什么引人入彀等等,甩出一些词汇,引起象棋爱好同学围攻。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与现在在黑龙江省社科院西伯利亚研究所任所长的马友君下棋,我步步紧逼追杀他的“马”,边追杀边说:“就吃你这匹马!就吃你这匹马!”一语双关,这成为最开心的故事,记忆到今。
下象棋口炮最厉害的要属同学贾振,口头上他从未认过输。与他下棋,主要想赢他的嘴,而每对弈都不能赢他的嘴,所以,他成为每见面必对弈的好友。长时间不见面还很想念,见了面就打嘴仗。这种习惯保持二十多年,这在外人看来是很难理解我俩之间关系的。其实,与他下象棋给我多少的快乐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最先进入市场经济领域,闯海南、深圳。每接到他要回哈尔滨的电话,我禁不住乐了:有他在,生活一定不寂寞。一次,我在大庆同学张树成处,听说贾振回哈尔滨了,我与张树成马上坐“面的”赶回哈尔滨,与贾振在松花江边散步,然后下棋,再买点芹菜花生米、尖椒干豆腐之类熟食,喝点啤酒,找找读书时的感觉。
与他下象棋,常用炮追杀他的车或马,每每都警告他“这是炮打红烧狮子头!”此语仍是一语双关。为赢他,看他输棋时的窘态,有时,我把我的另一位朋友朱牧龙请来,与他对弈。但终未赢得他的嘴。他是一位永不言输的人。
与贾振在一起,我们中午的生活大多是面条儿、包子、饺子之类。时间久了,他表示要提高生活待遇,由于,这些大多是伴随象棋而说出的攻讦对方的话语,我们都不以为意,笑笑了之。
前不久,与朋友邱永渠、戴冰冰教授在外面吃面条,由我与贾振的下象棋吃面条的经历,突然感悟到:朋友之间交往最高的境界是吃面条,不禁脱口说了出来。
我没有什么业余爱好,要说属于业余爱好,就是象棋。象棋于我,虽然属于不入流,但却结识了许多伴随我青年、中年时代发展的好朋友。
怀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