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业成长,后浪奔涌而来人民资讯
2023/11/24 来源:不详近日,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奔中”)举行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35周岁以下“青椒”(“青年教师”的别称)全员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展现出卓越风采。青年教师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省奔中聚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青蓝相承,“青椒”迅猛发展今年是“90后”姑娘吕琪在省奔中任教物理的第六年。去年十月,她成功摘得常州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吕琪说,奖杯的背后,提高班功不可没。吕琪口中的“提高班”,来自学校“青蓝工程”项目。去年9月,省奔中成立首届青年教师成长提高班,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朱俊等名师担任“导师”,为学员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帮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备赛期间,“导师”们也会倾囊相助,为参赛“青椒”优化课堂设计,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在这个班,有问题找导师,自己心里感觉很踏实。”吕琪说。据了解,近年来,省奔中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师徒结对共促成长,成效显著。在近三年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反思比赛中,该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快速走上了专业成长的道路。“青年教师成长营”是该校“青蓝工程”的一部分。据该校教师发展处主任赵金华介绍,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营”,确立“学校引领,自主发展”的培养模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营每月举行一次主题活动,形式多样,比如读书分享会、专家引领课,让青年教师汲取他人优秀经验。我们也会在寒暑假时布置学科论文、微课题,帮助‘青椒’在思想上成长。”赵金华说。此外,成长营还开设德育研究工作室,提升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素养;成立专业指导工作室,组织各类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指导活动,输送五级梯队人才后备军;以校团委为依托,工会活动为窗口,形成颇具规模的阵地化效益,让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活动组织和机构。示范引领,“青椒”组团成长在省奔中,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项课题组等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习型组织遍地开花,“组团”成长蔚然成风。去年,省奔中英语教研组荣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称号。平日里,组内学科教研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资深教师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曾获常州市高中英语教师评优课比赛一等奖的青年教师顾慧艳回忆,在参赛过程中,组内老师帮她磨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他们帮我探究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和教学整体完备性,反复雕琢细节,让我得以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据了解,近三年来,仅英语教研组就增加了两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和两位常州市骨干教师,见证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赵金华介绍,现学校已形成由省特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群体,在全市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几年来,学校共有3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现有1名正高级教师,特级后备人才1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1人,分布各个学科,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近40%,大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人文关怀,拂去“青椒”后顾之忧近几年,省奔中依托常州市教育局“优才计划”引进了40多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大多数来自外地。专业成长外,学校也给予青年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确保人才来得了、留得住。高一语文老师张瑾来自外乡,入职一年以来,她对省奔中慢慢有了归属感。“对于外地老师,省奔中满心接纳,把人文关怀落到了实处。”张瑾告诉记者,学校的教师公寓设施齐全,老师只需要准备生活必需品即可安心入住;节假日,外地老师往往留在学校,特别是去年疫情期间,即使是寒暑假,部分外地青年教师都没法回家,学校就会组织温馨的活动,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一句“缺什么跟我们说,只要可以,必定办到”的承诺,令初来乍到的外地教师心生暖意。“省奔中方方面面的人文关怀,着实给我们提供了安心工作和生活的平台。”张瑾说。据悉,继年被评为常州市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后,年省奔中继续“升级”,被评为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杨曌顾晓春图文报道本文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