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里的人生
2024/10/20 来源:不详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706/4892460.html
一去超市买豆腐,就会想起我们村里的豆腐倌儿。我记得他好像叫王瘸子,真实姓名谁知道呢?他是一个残疾人,那是我这么多年见到的最特别的一种残疾,至今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因何致残的。
他的两只脚的脚尖一律向内,走路时是将两个脚平行地向前一个跨过一个地向前走。当然这样走得特别慢。
我们上小学二年之前,每次都要从村子东头他家路过,然后观察他的脚和他走路就是我们一大群孩子的乐趣。我们很多时候不客气地叫他王瘸子,按照辈分,我们应该叫他叔叔,可是孩子们这时候都忘记了礼貌。
和我们对他不敬正好相反,大人们对他尤其敬重,还屡次告诫我们不可以给你王叔起外号。可是,收效似乎甚微。
他的大豆腐又水嫩又好吃,本村和附近的村子有口皆碑,平时还好,过年前两三个月他就忙得不可开交了,几个村子过节的豆腐让他起早贪黑。他腿脚不好,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磨,都靠人工,被泡过的圆滚滚、胖嘟嘟的豆子在他一圈又一圈的磨盘边的轮回里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大豆腐乡村里没有什么副业,做豆腐、卖豆腐是一项很好的副业。他因为自己的腿脚和心肠,让我们明白了心劳日拙这个词的含义。在大家都不宽裕的日子里,他的做豆腐的手工费经常变成了米和豆子,对村里人来说这是很方便的事,米和豆子都是自家产的,将其换成提升生活品质的豆腐是很便宜的事,对生活也不会造成任何经济负担。
他每次都是入冬的时候才会到各家去收取豆腐钱,推着小车,放着袋子,将各家的米、黄豆装在车上,慢慢推着走遍村子的一街又一街。
他没有孩子,也没有老婆,一个人的生活,慢慢磨着豆腐,磨着人生滋味。
石磨村里还有另外一个豆腐倌儿,叫李大山,他的干豆腐也是一绝,又薄又劲道。李大山身体康健,家庭美满,养育两女之后冒着超生被罚的危险,又生了一个,果然是个男孩,生活圆满不过如此。李大山为人厚道,也颇得村里人敬重。
干豆腐李大山哪都好,就是溺爱孩子。两个女儿他喜爱,但和那个小儿子比,不值一提。小儿子是他的心头肉,是家里的小祖宗。他对小儿子有求必应,初始不应,也架不住央告,最后一定会应。
李大山有一次开着四轮车去地里拉土,带着儿子,车从河堤上翻滚而下,烟尘和一切都归于大地的时候,他爬到了孩子跟前,发现他最爱的儿子血肉模糊,已经没了呼吸。
李大山做的豆腐不好吃了,带着生活的苦味。
四轮车后来,王瘸子的豆腐也不容易吃到了,味道还是那个味道,但每次看到他年老的身体推着车,就觉得豆腐的滋味中带着寂寞和荒凉。他卖豆腐的次数少了,豆腐的种类也变少了,腿脚不好,做不动了。
王瘸子和李大山都年老了,拉不动磨了。村里很多人都有车了,很多人去城里买豆腐,品种多,现买就有,不用等,可就是少了点滋味。豆腐在餐桌上也不那么重要了,鸡鱼肉蛋都吃不过来,谁还执着于豆腐呢?
有一天王瘸子和李大山在村里碰上了,他们互相点了点头,又都走开了,然后两个人又都回了头。他们望着彼此,想着同一件事,这身本事传给谁呢?村里年轻人少了,爱吃豆腐的人也少了,不嫌弃这份辛苦,愿意没日没夜拉磨的人不知道还有没有?
他们转过头去,各自叹息一声,又各自回家了。
疫病来了,城封了,村也封了。
最初的恐慌过去后,大家开始继续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又被疫病还给了农人,这个时候他们又开始想念起豆腐了。
王瘸子和李大山又开始做豆腐了。黄豆?村里有的是;拉不动磨?没关系,谁家做豆腐谁家出人拉磨。餐桌在单调了之后又丰富起来了,豆腐脑、豆浆、酱豆腐、尖椒干豆腐、泥鳅钻豆腐、白菜炖冻豆腐……家家户户都飘着豆腐香,一样的豆腐,进了不同人家的锅,出来的味儿就是不一样。
小葱拌豆腐小伙子们不能去城里务工了,拉车送黄豆的送黄豆,拉磨的拉磨,搬豆腐盘子的搬豆腐盘子……有些有见识的还告诉王瘸子和李大山黑豆也能做豆腐,两个人一研究,村里的豆腐种类又丰富了,黑豆可以,那红豆、绿豆、芸豆呢?好几个有悟性的小伙子在王瘸子和李大山有意无意的指导中学会了这门手艺。
自给自足了几个月后,疫病被战胜了。城通了,村又空了。
王瘸子和李大山寂寞了,他们的豆腐又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天村长从车上运回两个大家伙,王瘸子和李大山两家一家分一个,两人一看,是电磨,问哪来的,原来是学了手艺的徒弟们集资给买的,说以后要将师父们做豆腐的手艺发扬光大,这次进城不去工地了,以后就做豆腐,让城里人见识见识王师父的大豆腐的水嫩,见识见识李师父干豆腐的薄和劲道。
村里人又不用进城就能吃到好吃的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