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市菜,必须颁给大肠
2022/7/6 来源:不详置顶公号·每天有惊喜
/大/城/小/店/
▲
如果要用一道杭帮菜当代表我一定会选大肠因为它自带市井气,足够好吃,也最杭州秀美、婉约的杭州,是西湖醋鱼不够高贵,还是龙井虾仁不够上档次,怎么可以用臭臭的大肠当市菜?!
可是,大肠在杭州是什么地位?
但凡叫得上名号的杭帮菜小馆子,没有一道招牌大肠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德明的卤鸭大肠双拼
更不夸张地说,这一批馆子,在美食自媒体兴起的年代,都是靠那一道道卤大肠红出了圈:
吃大肠吃得最凶的德明饭店,甚至要雇8个工人专门洗大肠,一天起码要洗、条,多的时候上千条;而卤味档口“上佳”、“老陈”,一天卖掉-根也不在话下。
开在滨江浦沿老农居房里的十九队饭店,在地铁还没通的年代心理距离已经堪比现在去一趟大江东了,但就有老杭州愿意为了大肠驱车十几二十公里跨江来。
在福源居,大肠的人气超过了油淋鸡和醉虾;在兰边碗,超过了清蒸小本鸡和海鲈鱼;就连靠胡椒虾和腰花王出名的宝中宝,也是大肠的人气一骑绝尘……
为什么偏偏是大肠?因为出身“低贱”、低开高走的大肠,才有和小馆子最配的市井江湖传奇故事。
那些美食文(有不少就是我写的)基本会这么告诉大家:
去上城区的十五奎巷、中山南路、八卦新村等小巷子老社区里,走进不起眼的门头,光是墙上的菜单图片和摆成一排的卤味、半成品菜店就够馋人。
吧台背后坐着的一位(基本是光头)冷面大叔,那一般就老板兼大厨本人,在大餐馆里掌勺多年,自己出来开了一家小店……
这样的店里,当然是不做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的。
大肠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下水中的最卑微的存在,但也最考验老板的手艺。
没有人比杭州的老板们更懂料理大肠。
他们先会披星戴月去勾庄拿最新最壮实的货——特别是肥厚的末端部分大肠头。再花上不少于3小时、各显神通的精工细作:
“上佳卤大肠”用剪刀刮去污物,臭味也随之清除,一百斤大肠原料,刮完能下锅的大肠仅剩20来斤,以至于卖85块一斤的高价也理直气壮、粉丝众多;“老陈大肠专卖”用面粉、米醋擦洗后焯水;23号墙门菜要擦盐洗七遍……
左边是刮下来的废料,右边才是干干净净的大肠
其他地方做大肠动辄辣椒、洋葱大蒜放了半盘子,杭州的大肠上桌时都干干净净,要么孑然一“肠”,要么最多加个尖椒,背后都是老板的内力。
▼
洗干净之后,这些老板就各自玩起了自己的小心思,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派。
①红卤咸口派代表:上佳卤大肠、老陈大肠专卖、23号墙门菜、十九队饭店
②先卤后炸甜口派代表:德明饭店、福源居、宝中宝
③白卤派代表:兰边碗
第一派,是最传统的红卤。最早大肠面和大肠煲,大部分小馆子里的炒尖椒大肠,还有菜场、小区门口的卤味档口都属于这一派。口感上软糯为主,口味上咸口为主。
藏在国大背后戒坛寺巷里的23号墙门菜,就能吃到这种传统老派的尖椒大肠,除了大肠洗得相当干净,尖椒一定不能辣,而且要过油、烧得瘪塌塌的才正宗。
墙门,就是杭州人的“胡同”邻里,当厨师三十多年的老师傅做出来的墙门菜,比普通杭帮菜更市井。
不少外出打拼过的杭州人,回来专程要来吃,点上尖椒大肠和青菜荷包蛋,只为一解乡愁。
23号墙门菜